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牧者心聲:【回歸 ‧ 安息】 2 張家慧

想起2月底的主日肢交時段,我們分開三組一起安靜,透過思想神的話語、藝術畫作的默想,讓我們學習在忙碌的生活裡停下來,靜下來,默想親近主。回想起分享時段,不少弟兄姊妹有相近的回應:發現自己在忙碌中,已經很久沒有這樣在主前靜下來;感恩能享受與主相親的時光;沒有想過這短短的安靜時光,能深入思想經文,在主裡能反省自己現在的生命狀況……鼓勵大家在「夏達華微型展覽」後,先外出午膳再回教會,享受你個人/你與禱伴與主相親的時光。

善用教會場地﹕

「禮堂」:個人退修安靜

  • 將投影第四幅「風暴」讓大家在禮堂內默想圖畫及經文;
  • 禮堂內提供4本書籍,讓大家可以在教會安靜時借用輔助安靜親近主。

「副堂/少崇」﹕結伴祈禱

  • 房內提供附有經文大自然掛畫,肢體可與禱伴相約一起安靜默想、分享禱告。

「接待處/兒主」﹕相交聚餐

  • 相約弟兄姊妹相聚,在聚餐中彼此關顧互勉,分享扶持。

如何在主前靜下來?
     放緩腳步找個角落坐下,為自己安靜親近主及此時此刻的狀況禱告:是內心的感恩?重擔?軟弱…… 一一向主傾訴,更將自己對親近主,被主話語更新改變的渴望向主陳明。在安靜時可以透過經文/默想圖畫的思考問題/書籍等,讓自己好好的在神的話語中思想和等候聆聽主話語的提醒,也可向主禱告,回應主的愛和同在。

「我又告訴你們,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路加福音十一9-10)

    鼓勵大家為自己安排靜下來親近主的時間,目的是遠離噪音及各樣活動,讓心靈得安靜,聆聽聖靈在你心中的細語。在下個主日下午時段至5時前,大家可隨時回到教會,安靜親近主。

    你願意嗎?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牧者心聲:回歸.安息 關麗娥

只是安息、寧靜、默想,容易嗎?

有文章提到:

「如果說,世人之所以無法停止奔跑,

只是因為他們沒有一個真正可倚靠的對象,

一個真正可以讓自己趴下來安睡的肩膀。

但作為基督徒的我們卻是蒙福的,

因為我們有一個堅定的肩膀可以倚靠,

有一個在安睡中繼續帶我往前走的懷抱。

但即便如此,作為基督徒,

我自己又何嘗真正懂得歸回安息呢?

因為有太多時候,

我是寧可用自己的方法做到死,

也不願意歸回神的安息中。

原來,我也竟自不肯!

不肯停下來,……」

弟兄姊妹,是否好有共鳴?!我們也是不肯安息呢?

願意大家為自己安排靜下來的時間。在下主日留下來參加肢交(12:00-1:00)。或下午時段,在5時前,可隨時回到教會。目的是遠離噪音及各樣活動,讓心靈得安靜,聆聽聖靈在你心中的細語。

你是不肯嗎?!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牧者心聲:十誡冷知識 梁乃光

牧者心聲:十誡冷知識                               梁乃光

上主日講道曾與大家分享安息日的屬靈意義,亦談到十誡中的第四誡。今期牧者心聲想讓大家了解十誡中頭四誡的一些我們比較少留意的冷知識,作為今年年題的信息迴嚮。

每當談到十誡,我們腦海中自然想到神藉摩西,在西乃山上所頒賜給以色列人的十條誡命,當中有很多的「不可」和「當」作的事,就像一般宗教的那些誡命,要求人遵守一樣。但事實上,「十誡」這名詞,在出卅四28:「摩西在耶和華那裡四十晝夜,也不喫飯,也不喝水,耶和華將這約的話,就是十條誡,寫在兩塊版上」,英文聖經一般譯作Ten Commandments,但原文是「十句話」。[1]誡命之名有實誤導的成分,讓人以為是「可做」或「不可做」的規條,有禁戒的含意。但原文並上下文所強調的,是「出於神十句立約的話」。[2]

另一個誤解是十誡的「十」字的排列,到底哪條是第一誡?哪條是第二誡?直到今天,天主教、猶太教和基督教對十誡的編排看法皆不同(鼓勵大家手上有印刷版中文聖經)。筆者自小就讀天主教中小學,也背熟天主教的十誡。他們將舊約出廿4-6的經文,即基督教看為的第二誡,完全刪去。同時,他們將出廿17,即基督教的第十誡,一分為二;即v17上「不可貪戀人的房屋」,和v17下「也不可貪戀人的妻子、僕婢、牛驢,並他一切所有」變為第九和第十誡,合成十條誡。這樣做是免去第二誡與他們傳統敬拜偶像的信念相違背。[3]

但猶太人的傳統是將出廿3-6看為一條誡,即基督教的第一誡「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和第二誡「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合成為第二誡,而以出廿2「我是耶和華你的神,曾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才是真正的第一誡。若按十誡是「出於神十句立約的話」理解,猶太人認為出廿2是第一誡很合理,因為:(1)按文法理路,v1「神吩咐這一切的話說」這一句說明以下是神所吩咐的話,那麼v2就是第一誡了,十分自然合理。(2)並且v2作為「十句話」的第一句,很能夠正確反影「十句話」背後的神學意義,就是神已經將以色列人「從埃及為奴之家領出來」,神要求他們看見一個被擄得釋放的生命該有的生活典範。

筆者較認同猶太人和現今不少基督教福音派學者的這個看法。如此,第一句話:「我是耶和華你的神,曾將你們從埃及為奴之家領出來」(出廿2),說出神是誰:「我是耶和華你的神」,並解釋了神和百姓的關係。神是要求祂的子民,從捆鎖中得釋放後的人生定下生活指引,並說出神為祂百姓所做的恩典奇事。

第二句話:「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不可為自己雕刻…」(出廿3-6),指出神所釋放的人,與神立了約,就當專一的敬拜侍奉獨一的主,不要再去尋求跪拜偶像,陷自己落在捆鎖的黑暗中,沒有安息。

第三句話:「不可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出廿7),這句話是要求百姓既然離棄了偶像,專一的敬畏獨一真神,就當進一步在生活中活出敬虔。「不妄稱耶和華的名」在當時指不可以神的名起假誓,又如(出廿三1-3)指在法庭上作假見證陷害人。今天這句話也教導我們謹慎,不要在言語上輕易隨便以神的名(如神感動我,神吩咐我)為自己得到別人的信任認同,而達到目的益處。這句話指向我們生活上對神的敬畏。

第四句話,也是十誡中最詳盡的:「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出廿8-11)。和合本用上108個字之多!承接上文三句立約的話,神的百姓就當六日勞碌作他們一切的工,但到第七日當放下所有工作,從肉身的辛勞和追求物慾的綑綁中得安息,與神親近。

十誡中的首四誡要求百姓在與神立約中,首先看重與神的關係,從認識祂是獨一真神,要遠離偶像,到生活中過敬虔生活。當到安息日,就當記念祂偉大的創造,在安息中就近祂,也是神子民與神立約的證據,歸神為聖。今日我們新約的信徒,更從漸進並更深的啟示中得知神是三一真神,我們就當遠離一切取代神在我們心中首要地位的東西,在生活中活出敬虔生命,在七日頭一日的主日擘餅記念主和聽道敬拜,享主的安息親近祂。我們互勉。


[1] 希伯來文〝seret haddebarim〞即〝ten words〞。英文傳統上稱為「十誡」〝The Decalogue〞,是從希臘文翻譯而來,deka就是「十」,而logos就是「字/話語」〝word〞。

[2] 參考出十九5;廿四7,8;卅一16;卅四10;

[3] 天主教這樣做,其理據是他們信仰的最高權威是教庭,而非聖經。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牧者心聲:回歸上帝,安息復和 梁乃光

上平當踏進2025年,教會同工們守望到弟兄姊妹在忙碌緊湊的工作、家庭和教會生活中,真是喘不過氣來。並且我們更需要從新調教、處理我們與神與弟兄姊妹之間的關係,讓我們在所行走的天路上,滿有喜樂、平安和力量。

當我們身處於這個時間急迫的世代,忙碌真像賊一樣,奪去我們那平靜安穩的心。「忙」字從字典看,基本意思是「內心急迫」。《集韻‧唐韻》:「忙,心迫也」,就是生活繁忙中,人的心被急迫困住。現代人則演譯這「忙」字的構成,是左邊柱心邊的「心」,加上右邊「亡」(指逃亡、失去),就是心失去,甚至死亡。忙碌會叫人心煩意亂,甚至心死。

唯有當我們的步伐從急促的生活中放緩下來,並讓自己常「回歸」到神面前,才能得著安息復和。「回歸」、「轉回」、「轉向」的希伯來文shuv,充滿整本舊約聖經,出現最多是在先知書,而神人摩西在詩篇九十篇亦曾三次提醒以色列人,要有智慧的「轉回」(九十3(2),v13)到神面前。而到了新約,聖經多用希臘文metanoeo「悔改」這個字。福音書多提到人要「悔改」,信福音;但這個字亦同時向信主的基督徒發出。單是使徒約翰在啟示錄寫信給七間教會,就有五次向五間教會提到他們需要「悔改」。不論「歸向」、「轉回」或「悔改」,都指向人當覺悟自己行在錯誤的路上,就要「轉回」U Turn。弟兄姊妹,今日就讓我們一同從忙碌中一同轉回,歸回到神面前,從祂那裡得著安息與復和。

教會為著推動整體弟兄姊妹回歸親近神,除了講壇信息、年題書籍、主日學的課堂…外,幹事特意製作了一個用紫色塑膠管造成的燈臺(像聖經所提到的有七個支條和燈盞,並可發光)放在講臺前。當大家在今年每周內,有連續七天靈修或及讀經、個人在教會安靜祈禱或退修、或與肢體相約祈禱、或參與教會的分區或早晨祈禱會、或退修營或夏令會…等,都可將屬不同種類回歸到神面前的項目的不同顏色星星,放入金燈臺七個的燈口。如是大家一同和應回歸親近神的各樣行動,燈臺內的各樣顏色的星星,將要充滿金燈臺的七個支條,直到頂瑞。我們實在盼望弟兄姊妹都能熱烈參與,讓教會整體的親近神的屬靈氣氛能不斷提升。教會這一年將有不同的配套,去幫助弟兄姊妹回歸上帝,盼望我們各人都寶貴每一個親近神的機會和時刻,與弟兄姊妹一同回歸上帝,安息復和。